又是一年收获季,黑土地上的高粱红透了脸,很多农民笑了,因为今年结构调整后的订单“给力”让他们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走进土龙山镇新源村,一望无际的红高粱便映入眼帘,田地里一簇簇饱满的穗粒形成了红色的海洋,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正在自家地里忙着收获的村民孙超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的苞米地今年改种成高粱,产量真是不错,手里掐着订单的他就等着拿现钱了。
“今年算是丰收了,高粱的产量不错,订单回收打底是每公斤1.6元,听涨不听掉,涨多少钱给多少,一公顷地能挣3000到5000元。手里掐着回收的订单种地,心里就是踏实,每天都跟
吃了糖似的甜。”说起自己手里的订单,孙超脸上挂着笑容。
土龙山镇新源村是典型的半山区,土地贫瘠,种植传统作物产量一直上不来。今年按着结构调整的要求,土龙山镇党委政府领导带领镇村种田大户到勃利县洪鑫种业进行考察,确定了“绥杂七号”高粱品种适合山区种植,这种矮壮作物高粱产量高,90天就可收获。
为了让农民心里脱底,该镇引导种植户与种业公司签下了产销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这也极大调动了农民种植红高粱的积极性。“今年,新源村种植的50公顷红高梁,都是以与勃利县的洪鑫种业公司签订订单的形式种的,今秋算是全面获得丰收的,现在老百姓积极性非常高。明年我们想加大订单种植面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打个好基础。”土龙山镇新源村党支部书记孙俊岭说。
成熟而饱满的高粱红透了小村,也“馋坏”了没有种上高粱的村民们。无论是产量还是订单,对于他们来讲都是极大的诱惑,有了今年红高粱示范种植成功,许多村民也跃跃欲试。该镇农口部门也不失时机地深入到田间地头,宣传种植结构调整的好处,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合理规划明春的春耕生产。
土龙山镇镇长李景文说:“今年种植的50公顷高粱全面收获,每公顷地高粱收入5000块钱左右,与种植普通作物相比,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纷纷找我们想种高粱。我们收获完之后,下一步,将带领有意向的老百姓,再外出考察签订单,扩大订单量,引导农民继续结构调整。”
眼下,土龙山镇新源村的高粱种植户们正利用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抓紧收获成熟的高粱,手持订单的他们今年收获的是一个满满的金秋。
来源:佳木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