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盟简介 联盟成员 联盟动态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媒体关注 联盟资源 技术成果 合作交流 申请加盟 联系我们
  今天是: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泸县:海潮镇产业脱贫风起潮涌

2016/8/4 16:18:17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川新闻网泸州月25日讯(曾佐然)近年来,海潮镇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以“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大力发展脱贫产业,实行订单收购,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海潮香桂圆,李花生,有机高粱,水稻制种……一个个脱贫产业风起潮涌。

海潮镇水稻制种基地(曾佐然摄)


  7月24日,笔者来到海潮镇感受脱贫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变化和喜悦。

  有机高粱“红”了村民的日子

  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海潮镇陈湾村高粱基地,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空气燥热里带着潮湿,站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高粱地旁,成熟了的高粱如天边落日时的一抹晚霞,红透了。

高粱红了,村民笑了(曾佐然摄)


  “当高粱穗子上、中部籽粒变红时就可以采收了。”合作社社长陈锡平指导村民适时收割高粱,确保高粱品质。

  “以前嘛就重点玉米、蔬菜,基本没有什么收入的。这几年就开始种高粱,收入很稳定。”陈湾村6组卢树林夫妇正顶着热浪收割高粱。他们种植了7亩高粱,去年价格每斤3.8元,每亩按500斤收购,收入1万多,今年高粱更好。如今看见高粱即将丰收,一家人的心里乐滋滋的。陈湾村1组的王章乾一家种植了40多亩高粱,成了全村种植大户。

  “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劳动的最大的87岁,最小的48岁。但收入却不少。”社长邹明才介绍,全社种植了高粱369亩,去年卖了71万多,全社418人,人均收入1710元,有机高粱成了脱贫富民产业。

  “用于酿造国窖1573的有机糯红高粱的种植,全部使用沼气液、植物油饼等有机肥料,不使用任何无机化肥、农药。”陈湾村村支部书记邱元发介绍说,“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所以种植的有机高粱品质有保障。有机高粱的技术要求就是‘五个统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移栽,统一有机督查,统一收购。”

  “每亩能有2000元收入,远远高出玉米、水稻的收益。全村水田改种高粱就有109亩。”邱元发介绍说,陈湾村农场的有机高粱基地3200亩,品种有国窖红、青壳子高粱,收购价格比市场要高出一些,去年一级高粱收购的价格在每斤4.5元,二级每斤3.8元,三级在3.5元每斤,平均可能每斤在4元左右。

  水稻制种“种”出脱贫门道

  与陈湾村村民忙着收割高粱不同,红合村的村民却在收割水稻制种。

收割水稻制种(曾佐然摄)
农户晒高粱(曾佐然摄)


   一大早,红合村5组的古太军雇请了10个村民,帮助收割水稻制种。“每天每人180元工钱,加上管吃5次饭,还有烟茶。每天每人开支260元左右。”古太军介绍,他种植水稻制种20亩,制种是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水稻制种的效益比种植常规水稻好得多。”古太军算了一笔账:今年水稻制种的种子合同收购价每斤7.5元,按亩产量450到500斤来算,每亩收入在3000元以上,而种植常规水稻亩产1200斤,按照每百斤130元价格计算,一亩常规水稻毛收入是1500多元,两相比较水稻制种比种常规水稻每亩至少可以多1500元收入。

  “我们入了保,企业订单收购,水稻制种是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的脱贫门道。”泸县海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红合村村党支部书记彭汝楷介绍说,每年由合作社与制种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并且购买了水稻制种保险。“水稻制种虽然比一般水稻种植多很多活路,但收入也多得多。”彭汝楷说,保底收入每亩2400元,丰收年景可以达到每亩3000元以上。为了保证水稻制种健康有序发展,专业合作社还争取项目支持,配套建设了烘干设备。

  海潮镇十分重视水稻制种产业在脱贫攻坚的作用,积极为农户和种业公司牵好“红线”,由镇政府出面协调种子公司与村委会、合作社和制种大户签订合同,形成了以红合村、龙塘村为中心的11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水稻制种已成为红合村农户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制种企业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技术指导,除了劳动力,贫困家庭基本上是零投入,但收入却能够得到保障。”海潮镇副书记张存勇介绍,“镇里还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安排农技站技术人员与驻村干部、村干部一道发展制种面积,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农技站也会全程监控制种过程,协调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保证农户正直脱贫致富。”


来源:四川新闻网


 
热点推荐
关于召开第二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联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项目清单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
2020年中国红高粱产业高峰论坛在朝阳召
高粱联盟获科技部“高活跃度联盟”表彰
金沙县:有机高粱产业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
仁怀建设高标准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为茅台酒
贵州仁怀:高粱杆加酒糟 种出飘香菌菇
阅读排行
联盟简介
联系我们
2020年中国红高粱产业高峰论坛在朝阳召
国鉴高粱新杂交种“赤杂29”
帚用高粱新品种龙帚1号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高粱支链淀粉含量的栽培
“晋杂30号”高粱新品种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评为国家A级联
版权所有: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2号 邮编:03000
技术支持:山西浩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40029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