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记者在嘉陵区大同乡超果院村看到,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新修的山平塘散落山野,纵横交错的U型渠穿梭田间……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区工商联的扶贫帮扶工作。
据了解,该村有365户、1430人。2015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80户、364人。 该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区工商联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并选派干部罗志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贫困群众理思路、寻出路、找销路,促其增收致富。
结对帮扶 贫困村有了新面貌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别提有多开心了。”2月2日,该村65岁“五保老人”邓邦详正忙着搬进新盖的砖瓦房。他告诉记者,由于经济困难,他在潮湿的土窑房里住了大半辈子。由于房屋破旧不堪,每逢大雨夜,他都会因为担心房子安全问题而不敢睡觉。“住上安全宽敞的新房曾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邓邦详说,没想到如今这个梦想竟然实现了。
“我们在了解到邓邦详的情况后,把他确定为危房改造对象,村里为他建起了60多平方米的砖混小平房。”据罗志介绍,为了改善当地村民居住环境,区工商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该村危房进行改造。在春节前,共有9户村民搬进了新家。
“这一年,宽阔的水泥路修到了每户村民家门口,荒山上修建了山平塘,村里还建起了种养基地……”该村党支书李尧均告诉记者,罗志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与村干部一起走访了在家的每位村民,并反复察看村里的地形,制订了分批脱贫计划书,并与区发改、水利、农牧等部门协调,积极争取小农水项目,预计将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建、整治山平塘9处;取得交通等部门立项支持,投入资金400万元,修建村组公路4.8公里;通过与区委组织部、区文体广电局等部门衔接、协调,争取资金14万元,对村民活动中心进行了硬化,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
发展产业 村民踏上脱贫路
最近, 该村村民罗兰秀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原来,她家养殖的50多头肥猪出栏了。“去年,在区工商联帮扶下,我们家建起了养猪场,终于甩脱了‘穷帽’。”当天,记者在罗兰秀家的养猪场看到,几十头膘肥体壮的肥猪长得煞是喜人。罗兰秀告诉记者,她家4口人,以前仅靠种几亩田地维持生计,本来家庭经济就很困难,后来,孩子考上了大学,学杂费用的增加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去年,区工商联在了解到罗兰秀家的情况后,帮助她家建起了养猪场,引进了良种猪,并请来专家教授她养殖技术。今年初,罗兰秀家出栏生猪50多头,预计增收7万多元。
据罗志介绍,该村把培育壮大种养业作为全村摆脱贫困、发展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区工商联扶持下,该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并引进四川凸酒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种植高粱,由企业免费提供种子、技术,实行订单农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今年我们村的高粱种植规模将达到150亩。”罗志说。
据了解,区工商联还自筹资金7万多元,为贫困户发放鸡鸭5100只,并聘请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使鸡鸭成活率达95%以上,仅此项就为当地群众增收30万元。
“这一年,村里变化太大了,年轻人也愿意留在家乡创业了。”该村村民唐益松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广州从事建筑行业,月收入近万元。今年过年回到老家,看到村里发生巨大变化,他准备返乡创业,并在村里承包了土地种植蔬菜。
目前,该村已有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穷帽”,村民们正朝着幸福的方向大步迈进。
2016-02-24 15:39:19 来源:南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