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盟简介 联盟成员 联盟动态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媒体关注 联盟资源 技术成果 合作交流 申请加盟 联系我们
  今天是: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高粱秸秆“蝶变”工艺品 民间艺人赵润生变废为宝

2016/2/24 10:10:04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赵润生进行高粱秸秆制作。 长城网 张欣 摄

  长城网2月22日讯(记者 张欣 李艳)为期五天的河北首届燕赵文化节引发了省会市民强烈的参观热潮。文化节现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在一处高粱秸秆展台前,更是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据了解,高粱秸秆制作技艺是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于石家庄井陉矿区,以矿区周边农民种植的高粱秸秆为原材料,使用选、剪、削、雕、刻、咬合、粘等综合工艺流程,完全采用手工制作。民间艺人赵润生就是矿区高粱秸秆制作艺人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据赵润生介绍,最初的高粱秸秆制作是从蝈蝈笼子开始的,庄户人家将秋收后的高粱秸秆截成一段一段的,用咬合、锁扣等技术做成一个个美观实用的蝈蝈笼。而赵润生的创作却远不止于此,从传统的蝈蝈笼、花灯,到各类仿古建筑模型、动物模型,他都能扎刻得形象逼真、立体感很强。“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扎刻需要精工细作,一些作品甚至需要几个月才能创作完成。”赵润生说。

  记者看到,这些被大家当成废物的高粱秸秆在赵润生手中全身是宝,从根到梢全部可以利用起来,做成一件件精美别致的工艺品。展台内,赵润生一会儿的功夫就制作出一朵精美的小花,在水中泡上半分钟,花朵就自然盛开了,让在场观众大为惊叹。

  在谈及高粱秸秆制作技艺的文化传承时,赵润生表示,由于这项制作技艺历史较短,宣传较少,人们的认知度还不高,加上选料复杂、工艺难度大,制作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等原因,它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虽然他现在是以打工为生,高粱秸秆制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不会放弃这项技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来源:长城网 作者:张欣 李艳 2016-02-23

 
热点推荐
关于召开第二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联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项目清单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
2020年中国红高粱产业高峰论坛在朝阳召
高粱联盟获科技部“高活跃度联盟”表彰
金沙县:有机高粱产业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
仁怀建设高标准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为茅台酒
贵州仁怀:高粱杆加酒糟 种出飘香菌菇
阅读排行
联盟简介
联系我们
2020年中国红高粱产业高峰论坛在朝阳召
国鉴高粱新杂交种“赤杂29”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帚用高粱新品种龙帚1号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暨产业
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高粱支链淀粉含量的栽培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评为国家A级联
“晋杂30号”高粱新品种
版权所有: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2号 邮编:03000
技术支持:山西浩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4002944号-3